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的基本成分,主要包括T淋巴细胞(T细胞)和B淋巴细胞(B细胞)。其中,B细胞通过生产多种抗体,发挥体液免疫,抵御外来病原物。而T细胞则不合成抗体,通过直接作用行使细胞免疫及免疫调节。
绝大多数病毒感染后,都会启动B细胞生成中和性抗体。但是对于少数引起慢性感染的病毒,例如HIV、乙肝病毒(HBV)以及小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(LCMV),B细胞却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启动抗体保护机制。
为了揭开这些原因的真面目,来自于美国神经类疾病和中风研究所、意大利圣拉斐尔科学研究所、瑞士巴塞尔大学的3支研究团队分别独立试验,发现小鼠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(LCMV)之所以能够抑制B细胞生成抗体,得益于Ⅰ型干扰素(IFN-I)的“坏影响”。
Ⅰ型干扰素的“叛变”
Ⅰ型干扰素原本是参与抗病毒免疫的重要细胞因子,但是却在面对LCMV病毒时表现出“坏”的一面。
他们发现:病毒感染初期,Ⅰ型干扰素表达量上调,会过早启动清除B淋巴细胞的通路,从而阻断B细胞生成中和性抗体。当封锁Ⅰ型干扰素信号后,B细胞数量会增加。虽然这3篇研究表明,Ⅰ型干扰素并不会直接作用于B细胞,但是它们会调控其他不同的免疫细胞参与清除B细胞。
几十年来,免疫学家以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为模型,用于研究T细胞主导的免疫反应,因为该病毒会减弱或者延迟B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。考虑到HIV、HBV等病毒同样也会抑制抗体生成,科学家们选择以LCMV病毒作为模型,试图解析病毒持续感染抑制体液免疫的原因。
电话
微信扫一扫